军用帐篷定制现代帐篷的演变和发展帐篷的往事REI完结。再谈比格尼斯的缺点。

发表时间:2021/3/19  浏览次数:693  
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 【大】

  自己,对于帐篷。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。现在大家每天都在为最新,最好,最轻的帐篷狂欢。我就干脆拿起一把洛阳铲。来挖一挖帐篷的往事。国内几乎没有这方面饿资料,国外资料虽然丰富很多。但是也是零零散散。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消化,吸收。这个坑,比较巨大。慢慢填坑。不定时更新。各位如果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补充的,欢迎评论。

  美国户外装备史,想理清楚简直是一点都不容易。最开始几个创始人,头脑一热,创造出了后来名震世界的品牌。但是,像美国的任何事情一样,后期就渐渐的变成了资本的游戏。创始人出局,品牌被买来买去。 世人对于户外装备的历史,军用帐篷定制似乎一点也不关心。这方面的书籍,简直是少之又少。国内查询文献也很不方便。现在还看的头疼中。等回到科罗拉多也许找资料会方便一点。

  第一个要说的品牌,就是TNFThe North Face. 有人称为北面,有人称为北脸。 大家似乎都知道说的是一座山的北面。但是没人说清楚是哪座山。 其实The north face 最早是一个专业为登山运动而生的公司,在北半球,每座山的北面往往都是最冷的。难度最大的线路。最早的露营和登山爱好者,都是去美国军队的surplus 商店买东西。军用物资往往都是及其重,几乎使得背包称为不可能,只能汽车开到营地。当然总有人想改变这个。

  这个石头,就是yosemite公园的half dome,。熟悉TNF标志的人,应该也能够认出,他们的标志灵感来源于何处。在60年代,TNF开始不满足于直接使用军队物资来玩户外,而是开始自己修建。渐渐变成了自己制造装备。户外装备很好玩,但是我暂时只对帐篷特别感兴趣。TNF对于帐篷的贡献最不能忽略的,就是至今仍然在实用的测地线帐篷。这只改变了历史的帐篷,最初的名字应该叫做Oval InTentions Tent。诞生地正是伯克利。70年代的疯狂,看过阿甘正传的人应该都明白。伯克利是什么地方,正是最“左” 最自由的大本营。这群嬉皮士,出了嗑药,摇滚之外,也有很大一部分走向了户外。这群先锋,也深远的改变了户外装备。多年以后也有了很多人成为了大佬。 发明测地线帐篷的人,叫做Fuller, 我还没有研究,这是不是富勒烯那个Fuller, 毕竟测地线帐篷和碳球,简直太相似。Fuller 好像 first name 叫做贝克汉姆什么的,于是就被亲切的称为 Bucky,他最早并不是TNF的人。只不过大家都在加州,bucky又有一个朋友和TNF的创始人关系很好。更重要的是,TNF和Bucky 同时意识到,以前的那些帐篷,实在是太操蛋了。又重,又不耐操。bukcy 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,现在正处在帐篷的古典时代 Archaic Period.这个词,最经典的是形容希腊进入黄金时代前,那个时代。无疑Bucky 的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。因为这个时候,在遥远的斯堪迪维尼亚,有一个退役的士兵,也对当时的帐篷充满了怨念,内外帐,为什么不能一起搭建??? 这个士兵名字叫做BoHILLEBERG。

  图中就是最早的Oval Intentions 的帐篷。测地线帐篷,一看就是很坚固。但是坚固的原因在于,复杂的几何结构,能够把张力平均的分配到帐篷布上面。但是诞生之初,确是因为嬉皮士感觉这种外形很酷,那么一定会很坚固。

  这个是一张TNF宣传当年的Oval InTentions的海报。这个打印/扫描的画质实在是有点渣。不过大家还是能够看懂上面描述的这个帐篷的优点。抗风,方便扎营,空间大。 第一顶被造出来的Oval Intentions的时间是1975年 10月 6号。当时那几个人在一个昏暗的小房子里,搞了一点巧克力,冰淇淋,开了一个Party。他们只知道自己造了一个很牛逼的帐篷,但是也许没有意识到这货是Game-Changer. 毕竟这只帐篷,实在是过于具有革命性。当年最流行的帐篷,叫做A字型帐篷/A frame tent 就是长成这样的。放在今天,也只有玩UL的人,看得起这货。A字帐,当时要价175美元 Oval InTENTion 要235刀。确实是贵不少。但是性能就天翻地覆了。

  说了这么多这顶传奇的帐篷,干脆再补一点数据,OI用的是7001 铝合金, 最高 130 厘米,重量9斤多。

  各位按照今天的标准衡量一下。当年的人可是真能背,把这货当作背包帐篷。感情都是用的外骨架背包吗?再多说几句关于TNF这个公司的事情。60年代创办,70年代凭借逆天的O。I。 帐篷攻城略地。同时还发明了最好用的合成材料睡袋。80年代达到高峰,名声和现金流都是历史顶峰。90年代开始浪,自己开了一大堆店,又开始造低端产品。把自己的名声和现金都搞烂了。不得已委身于人,被金主控制。又慢慢开始回到正规,开始盈利。总算是没有挂掉。 但是这个时候,有美国人开始看不起他们了,觉得他们不是当年那个纯粹的户外公司了。就是想方设法赚大学新生的前。 不过高端产品线还是没得说

  当年的O.I.自然也还在TNF的产品线中,被发扬光大。今天TNF家,所有的测地线帐篷,都被挂上了summit series的牌子。也就是TNF 家最顶尖的东西。trailspace上,大家似乎也都是对这些O.I 的后裔赞不绝口。这些测地线帐篷,成了登山家最可靠的伙伴。很多人经历过,早上起来,营地里的其他帐篷,全部都塌了。他们一夜睡的什么都不知道。一大堆,80年代和90年代购买的,军用帐篷定制用到今天。我看到的唯一两个损坏原因,居然都是帐篷被熊给撕了。

  The North Face到这里,基本就告一段落了。下次更新Sierra Designs或者 Hilleberg. 接下来准备填的几个坑,MSR, Hilleberg, Moss tent,Mountain Hardwear.分割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没错,就是被大家称为帐篷天王,或者帐篷皇帝的Hilleberg.第一次了解Hilleberg的时候,感觉这家来自北欧的帐篷公司,更像是一个小作坊。 网站的美工简直没法看。和MSR相去甚远。(PS另一个网站做的很烂的是Black Diamond) 后来又发现,他们无论是在什么地方,总是愿意标上,Hilleberg the TentMaker。 翻译过来,就是做帐篷的匠人。一种自豪感和逼格,简直是油然而生。Hilleberg 的诞生,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结晶。在很久很久以前,在遥远的瑞典,有一位曾经的士兵,如今的户外爱好者,对于当时所有的帐篷都有一个怨念。为什么所有的帐篷,都必须先搭建内帐,然后再搭建外账。Bo 曾经是作为特种兵来培养,他们需要在敌人后方无后援的情况下连续作战。他们必须在户外生存下来。每次他们出发都需要带80斤重的背囊。Bo 说,正是军队的训练,让他有了真实的户外经验。现在回头来看,Bo 在军队所接受的教育,似乎都是在为了他之后,制作帐篷的准备。正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。。。。。。在瑞典的冰天雪地里,等外账准备好的时候,内帐都快被雪盖满了。 于是这位叫做 Bo Hilleberg 的年轻人,心中有了一个梦想。我一定要设计一种,内外帐能够一起搭建的帐篷。不过这个梦想,想实现并不太容易。

  按照我的理解,Bo Hilleberg最初只是创立了Hilleberg AB 公司,这个公司的专注根本不是在帐篷上。而是森林用品。因为制作一个帐篷毕竟不是那么简单。不信大家看看论坛里有几个人DIY帐篷成功过?但是一次偶然的出行改变了一切,Bo Hilleberg 去,遇到了一个叫做Renate的姑娘。然后两个人就fall in love了。这个不是重点。重点是这个叫做Renate的姑娘,手工艺非常不错。编织特别在行。 有了Renate的技术,Bo 也就能够实现自己做帐篷的人生理想。两个人也顺利成章的结婚了。Renate被冠上了Hilleberg 的姓式, 从此便有了Hilleberg the tentmaker。万事俱备,Bo自然就要去解决他当年心里的怨念。内外帐篷,不能一起搭建。那时候是1971年,不像今天有这么多配套的帐杆的厂家,DAC不行,还可以去找Easton。Bo自己说,当年的帐杆太操蛋。只有玻璃纤维的。简直不能忍。于是他只能设计了这货。这个不需要帐杆的,叫做Keb的帐篷。成了Hilleberg 的开山之做。同时这个也是第一个内外帐一体,不需要分开搭建的帐篷。

  在1971年的时候Bo 收到了一块面料。这个面料是防水的。当他想剪裁的时候,却发现怎么也剪不开。这个简直就是理想的帐篷材料。在1975年,经过他自己的改良,Hilleberg把这种材料推向了市场。取名为kerlon面料。直到今天,这个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帐篷面料。Hilleberg家的面料,说起来,其实也不那么神秘。就是尼龙上面镀硅。他们镀了三层。据Hilleberg 说,这种面料。抗撕扯性能远远的超过了其他镀杂七杂八东西的别人家的面料。Pu这种低档货抗撕扯尤其差劲。

  有了这种神器的面料加持,Bo终于在1980年,发布了大杀器。Keron隧道帐。发布的时候,这是Hilleberg的旗舰,到今天仍然是Hilleberg的旗舰。更是Bo心中,最好的隧道帐篷。后式几乎所有的隧道帐篷,都或多或少的与这个有关联。Nammatj是这货的减重版,Nallo是再减重。 Keron设计的时候,Bo希望这货能够承受最严酷的环境,能够在树线之上生存,没有树木的保护下,直接经受风暴。

  这顶帐篷,轻松做到了这两点。简直堪称隧道帐篷的典范,经典。那么是怎么做到的呢?这里有一张,结构透视图,帮助大家理解。

  如果有谁能够对这个结构分析的头头是道,那就真是神了。因为Hilleberg的帐篷,结构上往往没有任何特点。一场简单单调。完全不像能够让你看的头晕的MSR 或者REI的结构设计。他们甚至没有任何用三通结构的帐杆。结构上没有任何神奇。但是每一个使用Hilleberg的人,却都对Hilleberg赞口不绝,感到帐篷坚不可摧。原因在于Hilleberg的面料超强的抗撕扯性能和帐杆的强度。两者结合之后,简直是威力无穷。细节处的做工也是无比强大。每一个扣件和受力点,做工简直都是美轮美奂。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。Hilleberg还用着被很多人鄙视的穿杆。只不过他们一个套子里面,能够容纳两只杆。换句话说,你买帐篷的时候,可以多买一套帐杆。两套一起用,增加强度。

  这个时候,就不难看出差别性了。The north face 就像是剑宗。结构大师,神奇的测地线结构,让帐篷的性能上了前所未有的台阶。而Hilleberg 则是气宗,讲究的是内力深厚。质量极高的帐杆与面料结合。让抗风,抗雪性能都无比强大。 当Hilleberg开始玩测地线结构的时候,TNF提高帐篷质量的时候,效果都是毁天灭地的。Outdoor Gear Lab给 TNFmountain 25 和 Hilleberg Terra 都打了满分的耐受性。还提到Terra扎营遇到了70 mph风,营地里其他帐篷被团灭,Terra 啥事没有的事情。

 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Hilleberg帐篷,就是有着传奇色彩的Akto。销量最好的Hilleberg 帐篷。

  如果给你一根帐杆,让你设计一个帐篷,你会怎么做?Hilleberg 给出的答案就是akto ,翻译过来就是独行的意思。

  akto是Bo 不断尝试改进之后的产物,一根帐杆,四个地钉。配合上乃撕扯的帐篷布。Akto 就成了Hilleberg最小的四季帐篷。1995年发布到现在,几乎没有什么改变。这个也符合Hilleberg的哲学,既然没问题,为什么要改。Akto的对于现代帐篷的贡献在于,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结构。单杆sui da隧道帐。Terra Nova用cuben 的那个超轻帐篷,自由之魂的enran ,凯乐石的 dragonfly,Nordisk这些帐篷都是从akto 这里借鉴了结构。虽然很多人认为,这种帐篷,空间压抑,就像是棺材一样。但是在Akto诞生的年代,露营袋也需要这个重量。这种结构,空间利用率,重量空间比,防风,防雪压。都堪称完美。在trailspace上面,看到有人买了akto按耐不住,跑到暴风雪里去找刺激。更在youtube上看到,akto 在 85mph的风里。纹丝不动。这种表现,简直太逆天。

  上次我问,国产帐篷到底比Hilleberg差在哪里?看了今天,我对Hilleberg历史的讲述。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吧。

  准备开始更新MSR。 先把这些让人激动的brand写完。再慢慢写一些消逝的,Moss tent,Biblertent. 至于REI这个大奇葩怎么写,还没想好。为什么准备更新MSR呢?因为高中时候,一个一起上生物课的美国妹子。后来上大学,我去了Boulder,她去了美国海军学院。这周在她Facebook里看到了这张图片。

  一顶饱经风霜的MSR帐篷。 睹物思人???? 既然如此我开始准备写MSR帐篷吧。毕竟帐篷比妹子有趣多了是不是?MSR 公司,一直以来给大家都感觉,应该都是一个脑洞比较大的公司。各种奇葩和牛逼并存。有反应堆这样的黑科技,也有被奇葩设计坑了之后吐槽的苦主@兔子版主。MSR这个看起来很牛逼的名字。全称是Mountain safety research,山地安全研究??什么鬼。 历史上MSR 1969年创立的时侯,确实有点这个意思。发表一些自己的对别的产品的测试报告。 后来慢慢的开始尝试生产别的东西。历史上MSR也多次被收购。90年代被REI收购。后来又转手卖给了Cascade Designs(Thermal-a-rest 和Platypus也都是这家公司的,两家的产品颜值也都很高,如果TAR的睡垫,军用帐篷定制MSR帐篷放不下就尴尬了)

  MSR曾经和另外三家公司合并,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Moss Tent。MSR以前虽然也生产帐篷,但是并没有太大存在感,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MSR被赋予了帐篷基因。逐渐成为了帐篷大佬。所以对于MSR帐篷历史的研究,也是对Moss, Walrus, Armadillo三家消逝的帐篷的挖坟。

  不过MSR帐篷,最重要的事情,其实是帐篷的高颜值啊。MSR的帐篷真的很漂亮。TNF的黄配黑,我忍了。Hilleberg 的深绿色配色,毕竟帐篷牛逼,不吐槽了。 BA的配色,大家自己感受。MSR的backpack 系列红色配白色,简直闷骚。mountaineering 和 profesional的鲜艳色彩也很漂亮。总之,在审美这一栏,我把奖项颁发给MSR .贴几张图片,轻大家欣赏

  这几个品牌,咱们一个个的说。Armadillo实在是没有什么存在感。所以就略去了。我们先说MSR。MSR的创始人叫做,Larry Penberthy. 这个人是一个工程师,生活在西雅图。非常喜欢爬山。他生产含铅的眼镜来保护在核反应堆工作人,赚了很多钱。有了钱,就可以开始浪。他浪的方式,有点与众不同。他开始评测那些和攀登设备的安全。 他做的这件事情,有点像是今天的消费者报告这类机构。1968年的时候,他开始写 MSR newsletter. 到了1969年,估计是玩的不够过瘾,于是就在西雅图成立了日后名震天下的MSR公司。 这里插一句嘴,西雅图,真是个神奇的地方。The North Face在这里,REI在这里发家,MSR也在这里。真是冤家路窄。像MSR和REI两家初创期居然就是街对面,低头不见抬头见。后来Hilleberg的美国分部,也来了seattle ,这个地方真是热闹非凡。 虽然,一直到2001年,在REI手下大合并之前,MSR都没有生产帐篷。不过这里还是可以多说几句。因为毕竟对MSR有好感吧。 第一次看见MSR反应堆的时候,还是被这个东西震撼了。一个炉头居然能设计的这么科幻。 纵观MSR漫长的历史,MSR品牌最重要的正是他们的创新精神。每一年都有创新产品。反应堆也不是突然出现的,MSR很早就对热交换器有了研究。

  我说MSR创新,同时脑洞很大。也是有原因的。历史上,MSR就非常喜欢尝试一些脑洞大开的设计。他们对于能够保障登山安全的一切东西,都着了迷。包括能在低温下工作的电池,什么都生产过。而且往往是业界里第一个尝试的。包括要求登山运动员测量他们尿液的PH值。。。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很鲜活的例子。当MSR的工程师,造好了帐篷的原型。准备去测试抗风性能的时候。按理说,常规的办法,就是把帐篷放在风洞里吹。或者带着原型去雪山上扎营,等风暴。

  MSR 却把帐篷直接架在车顶。然后把车开到60迈。我目瞪口呆,还有这种操作?? 这件事成了西雅图新闻的娱乐版块。不知道邻居TNF 和 REI看到之后,有何感想。现在我们先把,MSR放一放。MSR 的官微把自己的历史说的比较清楚。大家可以去参考。开始说Moss Tent Work. Moss tent 的创始人,叫做William Moss。但是公司的灵魂人物,是叫做Bill Moss的一个人。这个人很有艺术细胞,看到自然界里面各种形状,美丽的图案就很激动。这种艺术气质,自然而然的就融汇到了帐篷里面。所以,Moss tent一直有一群铁粉。 很多人甚至收藏Moss Tent. 也许他最著名的发明,就是快开帐篷。就是那种迪卡侬卖的,往天上一扔,就能自动大开的帐篷。

  Moss帐篷有多么漂亮呢?大家请看这个取名叫做Moss Stargazer的帐篷。和@自由之魂的观星者同名。两个帐篷颜值都很高啊。不过这个帐篷是70年代的设计。70年代啊。 审美确实超前太多。 这款被收藏在了MoMA , Museum of Modern Art里面。

  Bill Moss在他的 Tent work 招牌下面。 Bill moss的逼格也是非常高。Hilleberg管他们自己叫做 the tent maker, 而 Moss 被称作 fabric artist. 面料艺术家。。。军用帐篷定制。 他也确实是艺术家,80年代后期,推出公司之后,就去专心画画了,一直到93年去世。和Hilleberg 很相似,Boss 也是对当时的帐篷非常不满意。 需要注意的是Bill Moss生于 1923年,在美国户外行业,是不折不扣的古董级人物。 Moss感觉当时的帐篷,和美国内战时期用的帐篷,完全没有任何区别。Bill Moss生于密歇根,后来去了UofM读大学(但是好像没有出现蓝色的帐篷)。1955年从艺术学院毕业之后,,就设计了快开帐篷。但是并没有立刻成立Moss tent公司。而是把快开帐篷给授权了出去。直到1975年,才成立了Moss tent. (又是1975年,这一年,简直是帐篷年)。 在1979年的时候,设计了最最经典的 stargazer 系列帐篷,这里我就不用观星者这个名字了。Moss的质保也很有个性,不止给你life time保修,如果你不满意帐篷,他们还会把帐篷再买回去。 简直是对自己的帐篷相当有自信。实际上,别说不满意,大家都开始收藏帐篷了。 Moss 帐篷,对于细节特别注重。工艺一定要尽善尽美。这个让对于细节工艺迷恋的日本人特别着迷。所以日本有不小的Moss tent收藏。对于细节工艺的注重,另外一个直接后果,就是Moss帐篷的质量特别好。很多人一用就是十多年,更让人感动的是。在Moss tent散伙之后,以前的员工,还继续为大家提供维修的零部件。做帐篷,简直都做出感情了。

  另一个被抄袭无数次的Moss Parawing Tarp.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天幕的时候,还是很震惊的,不过那个是KELTYNoah,没想到居然也是抄的。能够想出这种设计的人,确实可以称作面料艺术家。

  另外一个简直要跪的设计,就是Moss 的saddle凉亭。 这个让我想起来了学习多变量微积分的恐惧。

  Moss tent, 因为独特的设计,无与伦比的美感。无论是走到哪里,都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  Moss tent的重量,一直都不是最轻的那个。实际上,大家对于他的重量都是不太满意。但是在无与伦比的颜值下,这些都不是问题。2001年,为了把MSR 卖一个好价钱,REI自己的帐篷已经羽翼渐丰 MSR把 Moss tent合并进了MSR,然后把 MSR卖给了cascade designs。 从此,再无Moss Tent. 不过MSR,领会了不少Moss tent审美高度。也算是让Moss tent稍微不那么遗憾。Bill Moss 如他自己所称,确实是一个织物艺术家。我会慢慢收集Bill,然后放过来,给大家欣赏。

  一直很好奇,为什么MSR的帐篷袋子这么好看,看到这张图我恍然大悟。原来是直接把Moss的设计拿来用了。难怪这么漂亮。比较一下逼格你死的帐篷袋子,同样是美国品牌,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?

  Moss Tent虽然完蛋了,但是得益于tensioned fabric的研究,Moss Inc却独立存在着,闷声发大财。为整个户外行业,提供高质量的面料。日子过的非常滋润。连常州都有了布局。也算是华丽转身吧。

  再说说walrus, 和艺术气质浓厚的Moss tent相比。 Walrus 存在感明显就弱了很多。在合并到了MSR之后,MSR生产的Fury和Stormking两款明显带有Moss那妖娆的双杆交叉的特色。而已经挂掉的Zoid系列,则是非常明显的Walrus 的双杆隧道设计。从这个侧面,也能看出,Walrus挂掉其实不冤枉,MSR也发现Zoid太烂,停掉了。大家也可以自己来分析,看看Zoid这个结构问题在哪里。我感觉,把正常的帐篷,做出了快开帐的结构稳定性,空间。也是没有谁了。

  Walrus的配色,也是我写到现在,所有品牌里面最恐怖的。比逼格你死还吓人。紫色的大块帐篷布和白色配合。简直是毁天灭地的效果。

  在这场合并里面,我最最好奇的问题实际上是关于MSRHubba Hubba的。 MSR hubba hubba 如此经典的结构,一经推出就立刻风靡世界。拿奖拿到手软。任何创新都不会凭空冒出。所以HubbaHubba结构,到底是怎么来的? 受了那些启发。 目前,我认为Hubba hubba的诞生,应该是受到了很多Walrus的影响。walrus最受欢迎的一支帐篷, 叫做 WalrusRapeede,这只帐篷的结构,两个三通结构,上面单杆。不过奇怪的是,Walrus 居然宣传这是一个四季帐篷。(Walrus简直是三通结构大师,这个结构同时出现在了很多Walrus别的帐篷上。似乎Walrus的工程师,并不认为三通结构会影响帐杆的强度,四季账上随便用。这个思想,甚至延续到了MSR Access上,这个由HubbaHubba摇身一变的四季账。测试过后,发现Access,果然承受不了树线上面的风暴。即使有Easton的飓风杆撑腰。)

  和上面一大堆西雅图的帐篷制造者不同,Sierra Designs 和 The North Face一样,是从旧金山发家致富的。

  第一个是加州,那里有最自由的精神,很多收到高教育的人才。美丽的Yosemite公园,和PCT?

  第二个地方是西雅图,那个地方雨比较多,所以帐篷质量不会太差。那里很适合Nerd.毕竟有波音,微软,亚马逊。想象一下从波音跳槽到户外行业,用上最先进的航空材料,简直是杀伤力巨大。更重要的原因是那里有Cascade山

  科罗拉多高原,上有著名的落基山脉。落基山国家公园就坐落于此。是美国传奇攀岩运动员和户外公司成长的地方。帐篷,目前我留意到的,就是GoLite挂掉之后,卷土重来,在Boulder. 等开学过后,去参观一下。

  继续说Sierra Designs.大概是同样TNF过于强大,那些O.I.的后代帐篷,抗风,抗雪一个比一个牛逼的同时。重量却压的人喘不过气来。SierraDesigns80年代开始,就选择了一条轻量化的线年,他们发布了第一个做到了4磅一下的双人帐篷。 名字叫做flashlight。4磅的重量,大概就是1.8KG。今天典型的MSR Hubba Hubba的 packageweight也差不多这么重。所以当时应该还是很震撼的。不过真正让我无语的是,这个叫做Flashlight的帐篷。居然到今天还在卖。这种非自立结构,稳定性也悲剧的,在1983年,尚属先进设计。拿到今天来卖,十几个意思。。。

  Sierra Designs,其他的帐篷也都是中规中矩。并没有让我感兴趣的地方。感觉他们的帐篷部门,离完蛋也不远了。我就不继续了。

  Bibler如果用一句话概括,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:单层帐篷的领军人物。希望写Bibler的时候,有懂面料的大神出来,补充和指出错误。Bibler Tents 和上文中提到的 Moss, Walrus 一样。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中。1997年的时候,Bibler被Black Diamond收购了。这个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结合。因为Bibler的帐篷,属于那种lightweight但是不想牺牲性能,所以另辟蹊径,走了单层用Gore-Tex材料的技术路线。而Black Diamond是干嘛的? BD是爬石头专业户,帐篷太重了,那是一定会被BD的传统用户嫌弃的。

  另一方面,Black Diamond也很知趣。Bibler帐篷买回来之后,颜色,设计甚至是名字都没有改过。为什么Black Diamond每有对Bibler 痛下杀手呢? 其实原因很简单,当BD买Bibler的时候,Todd Bibler 也加入了董事会,成为了Operation executive. 特别明显的对比,就是REI,简直是把Moss毁的辣眼睛。那么Bibler有多轻呢,我举一个例子,Bomb Shelter 和 TNF 的mountain 25。两者重量却别不大,mountain 25略微更重。结构上都是经典的Geodesic,但是Bomb shelter能睡4个人,mountain 25是双人帐篷。另外一个特别轻的Expedition级别的帐篷,就是由航空工程师创建的Stephenson Warmlite,这个下次再说。

  整个互联网山,对于Bibler的历史。简直是少得可怜。挖掘起来,极其困难。 这次我是真的用了洛阳铲,才有限的挖掘出Bibler的历史。具体操作就是通过Internet Archive 来查看已经消逝的网站。

  一个很有趣的事实,大开1997年版本的Bibler 网站,再打开今天的BlackDiamond 网站。比较一下两遍的帐篷,除了标志之外,几乎没有什么不同。为什么会是这样呢?有两种可能性,第一种是 Bibler的设计太过于成功,几乎不需要改变。第二种可能性,是Black diamond 选择放弃治疗。 第二种可能性不是没有,BD在帐篷上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。但是第一种因素显然更重要。 上面,我们说过了结构大师TNF,内功大师Hilleberg,颜值高手Moss. 那么Bibler,显然属于面料大师。 Bibler的结构,并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。几乎都是双杆交叉。或者少数,像Bomb shelter一样的Geodesic 结构。

  所以,对于Bibler和 Black Diamond帐篷的关注点。应该在他们的面料上。现在BD 主要是两种面料,Toddtex fabric 和 nano shield.Nano shield建议大家去问一问用过Firstlight的 @断肠草。 我重点关注,Todd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这种材料。先说结论。直到今天,Toddtex仍然是市面上最好的单层帐篷材料。但是即使这样,这个材料也有局限性。

  在Bibler的历史上,他们是第一个使用GoreTex材料制作圆顶帐篷的厂家。似乎也是第一个研究出来,让这种材料不易燃的。大家普遍诟病的单层帐篷的结露问题,Bibler

  处理的几乎是最好了。说,几乎是因为他们的通风设计,还有提升的空间。但是长时间在大雨天气使用,也会让这种面料饱和。然后,你们就都知道了。。。

  ToddTex的另外一个优点,是耐用性。虽然我对Gore-Tex 面料的耐用性的衰减,很担心。但是实际上我并没有看到有人对于Bibler的耐久性不满。

  Bibler卖身给Black Diamond这么多年,BD也没有太多大动作来更新。新推出的Nano shield 骂的人也不少。让人感觉,似乎BD似乎不怎么在乎 传统的Bibler 市场。你如果20年前买的Bibler坏了,你想买一顶新的Black Diamond,有很大概率你会找到和20年前那个一模一样的帐篷。产品更新的节奏,完全不像是一个美国公司。更像是Hilleberg。 Bibler,到底会在Black Diamond手里,再创辉煌,还是被吃完老本之后抛弃掉。我们还要拭目以待。

  上面的楼,都变得太长了。让我在编辑的时候,有一种不安全感。总感觉Chrome 会crash. 接下来,用这层楼接着更新。

  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,就是为什么在极地(欧洲)大多数专业人士,使用隧道帐篷。而在北美,隧道帐篷,却从来不是主流。如果让美国人来做隧道帐篷,他们会做成什么样子呢?

  Warmlite 简直可以称为美国帐篷界的活化石。50多年前,开始生产高质量帐篷。到今天,还是依然是一个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。 同时代的Moss, TNF等等这些厂家,几乎都被卖来卖去,完全成为了资本的游戏。

  直到今天,Warmlite仍然骄傲的宣传自己,是一个家庭小作坊。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职业。继续生产着,轻量化的四季帐篷。更是在川皇登基 的今天,骄傲的宣称自己是Made in USA/ 实际上他们是在Colorado,生产的。Colorado Springs, 好多同学就是那个地方来的。距离Boulder开车三个小时。派克峰似乎也在那边。举行着世界上最危险的登山赛。同时纵观整个科罗拉多,有着著名的 14ers.好像是55座海拔超过了14000英尺(4000米)的山。高海拔的山峰,带来了优异的粉末场。所以 有了Aspen 这种雪山湖泊之间的世外天堂。 好了,给科州的广告打完了。

  我们继续说Warmlite帐篷。很多人,对于这个帐篷最大的怨念,就是这货没有门厅。。军用帐篷定制军用帐篷定制。。。作为一个Mountainerring tent,没有门厅。单单这一点,就会把很多人拒之门外了。Warmlite作为家庭小作坊与其他户外大品牌,不一样的另外一点就在于。非常丰富的定制选项。你可以选择,帐篷门厅,主题,尾巴的不同颜色。 甚至还可以选择,自己是要双层帐篷,还是要单层帐篷。我还看到另一个很有趣的选项,叫做Wind stablizer,最开始我以为是像 TNF 当年的那个兜风的东西一样。结果一看,95mph以下没用,95m p h, 95迈。。。。。那么加了这个稳定器之后,有什么效果呢? Warmlite 宣称,抗风能力能达到160mph=250km/h。。。。。。。

  当时作者在抱怨,这货编织的质量太差了。连自己的中国帐篷也不如,中国帐篷,也不如。。。。真想知道,作者用的是什么中国帐篷。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Warmlite 帐篷,在很多照片里,都不是特别紧绷。或多或少说明了一些问题。实际上,在Bakcpakcing light 论坛上仍然有很多人抱怨Warmlite的做工质量,自从他们换了材料和老Stephenson退位以后,质量就没有好过。。。。

  阅读了各种对Warmlite 的评论,很多人对于他们的售后也是诟病不已,每次出了问题之后,总是抱怨搭建方式错了。而老 Jack去世之后,更有一种整个Warmlite 工艺下降的说法。我看2000年早期的评测,大多都是对这个帐篷不乏赞美。而2000年以后,却是少有评测了。以前大家似乎感觉Warmlite是和Hilleberg同一水准的。但是如今Warmlite 简直是放弃了追求。 做工用料非常之糟糕。帐杆毛刺特别多,很多人第一次搭建,帐杆套子就被刺破了。简直连40美元的Coleman都不如。Warmlite 这个品牌,就和创始人Jack Stephenson 一样,一直都非常有争议性。虽然Jack 的争议一部分是因为他是裸体爱好者。我一个Warmlite 干的奇葩事情。给睡垫里面充羽绒。。。。 这个其实和今天最牛逼的Xtherm睡垫里的热反射层有点相像。但是这个脑洞,简直不是一般的大。大多数人,第一次拿到Warmlite帐篷的时候,都对于这个帐篷如此薄弱的面料充满了质疑。奇奇怪怪颜色,就像是天上的风筝一样。滑滑的面料,又异常轻薄。简直就是一个怪物。 但是很对人,实际上也用了这个帐篷20年以上。 对于帐篷的使用寿命,其实应该分两部分来看,其中一部分,就是价格很贵的帐篷,似乎一般用的时间都比较长,即使不是特别Robust。 原因自己想。。Jack 当年用 这种隧道式的结构,来取代A frame,那是开天辟地式的贡献。Warmlite 更是一个利用材料,来大力出奇迹的。使用Warmlite帐篷,必须把地丁打的非常 非常 非常 紧。因为两只帐杆的距离非常遥远。全部都依靠着材料的张力来硬撑。

  Accordingto OutdoorGearLab他们却是可以,但是要玩命的打底钉。同时,这个帐篷在外面刮大风的时候,却不会发出的响声。虽然这种混合着单层和双层的设计,通风并不是最完美的。但是也远远好过单层帐篷。

  阅读了各种对Warmlite 的评论,很多人对于他们的售后也是诟病不已,每次出了问题之后,总是抱怨搭建方式错了。而老 Jack去世之后,更有一种整个Warmlite 工艺下降的说法。我看2000年早期的评测,大多都是对这个帐篷不乏赞美。而2000年以后,却是少有评测了。以前大家似乎感觉Warmlite是和Hilleberg同一水准的。

  户外帐篷,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东西。不同的年代,会有不同的浪潮,1900年代时考古学。1950年代时登山。1960,70年代伴随着嬉皮士,户外正是走进了大众生活。而2000年后,显然是电子设备的时代。当年的那些做着帐篷的嬉皮士,一个个逐渐老去,有的人开始带着妻儿孩子登山。有的成为了业界大佬,赚了不少钱。但是公司也成为了资本的玩具。 Warmlite作为活化石 从1961年,发布第一个帐篷开始,一直坚持到了今天,作为一个家族式的帐篷工坊。说实话,我认为WarmLite的前景并不乐观,但是如果Warmlite 倒下,那么给他陪葬的,是整个从嬉皮士开启的,家庭手工帐篷的时代。

  还有一个阿悠委托翻译的Warmlite 资料,本来以为我可以直接跳过,不用写Warmlite了。结果那资料读的我,怀疑人生,我一定是学了假的语文。还是自己动手吧。、希望论坛里,有使用过Warmlite 帐篷的朋友,出来露个面。Warmlite 刚写完,就被关小黑屋了。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Eureka,这个词,应该很多人都很熟悉。传说中,当年阿基米德从浴缸中飞奔出来,跑到街上嘴里就大叫着

  ερηκα ,ερηκα。翻译成英语就是Eureka意思是我找到了。Eureka 虽然今天,面对着MSR ,Big Agnes, 这些后生,有点吃力。 但是就Eureka,在帐篷历史上,做出的创新,贡献来说。Eureka,这词。 他们当之无愧。

  如果说TNF这些,算是户外先锋。那么按照资历来说,Eureka,简直是从侏罗纪活过来的帐篷厂家。从19世纪末,就开始做帐篷。到现在还在继续做帐篷。熬过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。从G Mallory 那个户外先驱的时代, 经历了二战 全力为美国军队生产帐篷的战争年代。 来到了登山爆发的50年代,嬉皮士的60,70年代。 直到今天,Eureka 本身就是一步帐篷的历史。

  Eureka 在今天已经成为了非主流品牌/但是当给造出第一顶,也就是上面那顶自立帐篷的时候,还是很牛逼的。人类对于自立帐篷的探索从未停止过。简单说明一下,这个帖子。逼近我知识储备的极限。马上就要开学了,我决定把坑,留在这里。。。。写着写着,感觉越来越像是不同厂家的广告。我思考之后,决定沿着三条路线继续更新。第一条和之前一样,是不同帐篷公司的故事。目前还有很多厂家没有Cover ,比如说MHW, Terra Nova, REI.另外一条线路,会关注帐杆的故事。最早的Easton , 到今天DAC。鉴于我对韩国没有太大兴趣。这条更新路线,不保证。第三条路线,会关注于,上古帐篷。诺曼人用的帐篷,成吉思汗的蒙古包。这些都可能在Cover的范围内。鉴于这条,上古路线,难度太大。洛阳铲都挖不出来。也不会太容易更。军用帐篷定制

  放一张图,美国人整理的,展现了各个户外公司和背后金主关系的。三个Death Star 对应的是三个巨无霸。 VF Corp, 在 The North Face 经营不善的时候,一举拿下。成了第一个巨无霸。但是TNF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创新和锐意进取的公司了。除了Summit series保持了水准,其他的灌水严重被封神的冲锋衣, Arcteryx 在 Ammer Sports里面,同样有名的还有松脱,那个做手表的。另外一个Death Star Jarden Corp 里面,则有 Marmot K2和 Coleman。Coleman也是一家老字号。只不过档次就有点沃尔玛了。

  Stephenson这个大水货,也是没有资本捆绑的。Mountain Hardware这个 被叫做螺母的,因为遇到来自中国的猪队友。被坑死了。卖给了哥伦比亚这个水货。Feathered friends ,和 Western mountaineer,这两个真正的高品质睡袋。背包两大神,GG和O都是独立的。估计很多很多年,以后。中国的户外产业高度发达的时候。也会变成这样。这个什么阿猫阿狗控股,突然就成了一个专注于户外产品的母公司。 或者今天,一路慢慢积累,的XXXX帐篷/阿悠的Wild-works,未来成了Hilleberg这样,誉满全球的独行侠。 也有可能,XX帐篷和XXX睡垫。被买同一个母公司的旗下,创始人功成身退,天天到8264水贴。中国的户外产业还很年轻。机遇还很多。有些像凯乐石一样的巨无霸,已经初现端倪。但是仍然有着我们想象不完的空间,等着我们。今天的8264集合着如此之多的年轻品牌,思想在这里激烈的交汇。

  突然发现,大神那里又三张我找了好久的C 130 test 的图片,还是纳米图。借来用用。用PS放大看之后,发现全部都是像素,我内心也是绝望的。

  隧道帐的黄昏里,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是黎明。美洲大陆上,隧道帐的生产已经几乎绝迹。欧洲,还有一丝黄明。Hilleberg 仍然是隧道帐中的灯塔。拿着Nallo,Nammatij,Keron,akto四大金刚,战无不胜。隧道帐的下一次复兴会在哪里呢? 也许TNF 再次投产,也许BA想通了,来一发。或者在中国,在年轻的厂家手里。再次焕发出生机。

  新开了一家TNF,和上次那家卖衣服的很不同。这家走进去,满脸全部都是Summit Series.

  墙上挂了一个 Mountain 25, 再挂了一个“太空服” 里面还有一大堆Cobora 背包。Assult Bivy。

  Fuseform的冲锋衣我也算是见识了。重量非常轻,上下是用不同的材料。解决了背包磨肩膀的问题。那个黄色的连体羽绒服,充绒量非常恐怖。捏了之后回弹速度非常快。面料也很耐磨。这个可能是你能够买到最接近宇航服的东西。 一大堆Inferno -40/-20睡袋。和Marnot col membrain相比,剪裁更小。保暖差不多。虽然,今天TNF已经不再是那个锐意进取,大胆创新的公司。但是顶级产品,仍然还是Mountaineer的首选。下面我们来说Fajiraven 这个本来名字不叫做 fajiraven, 更复杂,只不过我实在读不出来。我就随便按照近似的英语拼写了。不过这个本来也不是很重要。似乎中国人对于北极狐这个名字更熟悉。不过北极狐这个名字,听起来实在优点蛋疼。让人想到了北山狼。。。。。。

  他们帐篷有两个特点。 最大的特点是复古,打开他们的帐篷,一股浓浓的60,7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
  这个logo的设计,简直是沧桑的感觉。这种Moss结构的设计,现在也不多见了。这个结构,上面积雪,积水却是比较难办。这个品牌,质量还是很有保证的,我观察了做工和面料。都是上等。这个品牌,非常适合怀旧的,复古爱好者。除了一个问题,价格实在是太美。一个双人三季帐篷700,三人隧道800.我选择 Hilleberg.

  当年,Boulder Colorado 出现了一个奇才。大家都称为Coup。 设计了一顶名震天下的金字塔。取名叫做Shangerila 香格里拉。 中间是一个特别粗的帐杆支撑,结实的面料,和垂直的侧面,让落雪不会堆积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季帐篷。你看着是这样

  有了一些成功之后,就膨胀了,借款,四处开店。结果资金链断裂。所剩无几。那首歌叫啥 从头再来。

  于是这个牛逼的男人,就如歌声中一样。一切从头再来。原址重建,就在 Pearl street. 我们小镇上,最繁华的一条小街。同时还有刚才的TNF ,Fjallraven, patagonia, montbell,PrAna.......还有各种美食和艺术家不停的表演。让人流连忘返。咱们继续说, Coup 输的一切都不剩。Golite这个名字也不能再用了。于是取了一个新的名字,叫做My Trail Co

  我走进商店,突然听到有人喊我名字。这不就是前天攀岩时候的女同学吗。 于是我就在店里,了解到了很多额外的信息。

  下面这个是现在主推的超轻帐,2lb多一点的重量,可以睡三个人。这个重量,就算是双人也没有任何问题。因为就是2斤多一点。帐杆不是DAC,但是也步毛糙。稳定性不算特别好。底部厚度让我感到很堪忧。因为这个底部的厚度和hubba 的防水层,差不多。 价格349,在超轻的里面,也不算坑。这个结构,让人直接想到的就是BA的飞溪。但是实际上,侧壁不算太斜,空间比飞溪还是要好一点。两个人没问题,三个人估计要糊脸上。

  我反复观察这个帐篷,她看我有点无聊。说了We have a pyramid tarp, do you want to see it?

  说实话有点重。但是当我意识到这个是什么的时候,我就惊呆了。这个很有可能就是换了logo的香格里拉吗?实际上我99%的确定。她说我想的话,可以现在搭起来玩玩,看我有点无聊。我看了一下,感觉这个空间里搭不起来,就放弃了。不过,还是打开来看看。我就重点看了几个地方。顶部加强靠谱,应该会比较耐用。中间那根,直径感觉有40mm的杆子,几乎是坚不可摧的。帐篷布,正常。底部特别厚,感觉完全可以不用地步的。但是纱窗是我见过最坚固的纱窗,纱窗的抗撕裂感觉比一些外账还强。就是那种,摸着就硬的纱窗。我是没见过。纱窗中间还穿插了加强筋。

  可能是我反应比较慢,突然发现, MSR在欧洲推出了一款叫做Hubba tour 的帐篷,和过往的 Hubba 都有很大不同。甚至可以认为,这个帐篷预示着未来Hubba 家族的走向。

  我从来不掩盖,自己对于MSR的喜爱。让人感觉脑洞大开的创新,优美的造型到配色。从Reactor stove, Snowshoes,到Hubba 帐篷。都是科技与美学的结合。虽然MSR网站上,还没有任何数据。但是通过图片,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不少端倪。老对手Copper Spur HV2 的结构已经改变,变得更像是交叉感,而不是经典的Y字三通结构。不禁让人对于Hubba 未来的改变充满了期待。首先就是外账又披,改为挂了。这点确实是整个帐篷产业的大方向。 也是Hilleberg一直坚持的。相比于外账外披那点少的可怜又稳定性优点,或者内外账更不容易粘在一起。外挂的优点,毫无疑问是利大于弊。用过都知道。MSR似乎也是第一个美国主流帐篷厂家,这样设计三季帐篷的。 MSR 的与帐杆连接,其实一直都不缺乏创意,看看Advance 那个超级方便的半穿半挂设计。这次Hubba 也迈出了这一步。就看 BA,REI,Kelty, SD 是更还是不跟进了。

  MSR hubba 的配色,一直是以鲜艳明亮为主。 绿色大乌龟,黄色高性能,再到白色闷骚。这次这个配色,却让我想起了Fajiraven 这种复古色彩。就像是最早的军用帐篷的颜色一样。 这个可能又是另外一个 MSR 从北欧帐篷那里学到的东西。

  另外,之前饱受质疑的那个DAC三通结构,这次似乎换了。目前还不能确定,是换了帐杆供应商,还是新设计。三通结构,其实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脆弱,我看到Copper spur HV被风吹到帐篷糊脸,风一过,还是弹了回去。这个一大片,从帐顶延续到门厅的布料,再加上门厅这个流线造型。直接让我想到了我最喜欢的隧道帐。门厅这个角度迎风,性能估计也不会差。 和以前的Gear shield不同,这次门厅和帐篷布料一体的设计,让这个布料,能够承受更强的风。这个时候,我们应该继续把Hubba 归类为自立帐篷,还是一个2.5杆的隧道呢?

  找到两张,官网上没有的白色Hubba Tour照片。小道消息说,双人重量2.06KG,外账20D。 和普通的1.8KG相比,这点重量的增加,换来巨大门厅,对于有刚需的人来说,并不难以接受。不过一切以官方消息为主。

  刚写完hubba tour,又被关小黑屋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求放出。外国,靠谱的帐篷牌子logo都在这里了。

  给Big Agnes占一个坑。回头慢慢填如果说,MSR 身上有那种来自Moss的帐篷中的贵族气息。那么Big Agnes无疑到处散发着美国那种热情洋溢的气息。2001年创立的Big Agnes 无疑是一个年轻的品牌。每年在中国卖出去的也不过1000+ 帐篷,不过却拥有不小的粉丝群体。

  Big Agnes很多宣传照片,都是在灿烂的阳光下拍摄。不同于MSR的星夜。 来自Streamboat spirngs的Big Agnes无疑是整个 科州的帐篷之王,让Colorado 能够和 Seattle和 California 分庭抗礼。

  在赞美 Big Agnes的诸多优点之前,我们先来好好的吐槽一下。BA的四季帐篷,无一幸免。颜值低到无法忍受。简直是看着都辣眼睛。帐篷本身设计不出彩,但是配合上迷之屎黄色,和过饱和红色之后。让我对他们了解的兴趣都没有了。 按照BA设计师的想法,这几款帐篷都代表了Colorado 泥土的颜色。 一个冬季帐篷,搞泥土的颜色。。。。。 四季帐篷的配色,和三季都很不一样。Hilleberg那种万年不变的配色不讨论,不论是TNF , Mountain hardware, 或者MSR 四季帐篷的颜色,都是非常鲜艳,醒目。那种自然界中不常出现的颜色。这样设计,也是为了救援方便。 这个时候,BA 来了一个脑洞大开的Colorado 泥土色。。。。。

  把这三款, Foidel ,battle mountain, shield挂出来。 大家一起辣一下眼睛,不能我一个人承受。

  很多人,都是没有意识到BA 实际上一个非常年轻的品牌。 2001年,发展到现在2013年的时候,仍然只有70个员工。而且,他们并不是做帐篷起家的。 Big Agnes刚刚创建的时候,主推的产品是睡袋和睡垫。更具体一点,是一个创新的睡袋和睡垫设计,具体来说,就是把睡垫能够塞进睡袋下面的一个袋子里。这样睡垫就只需要充2/3的绒,再附加一个口袋就可以了。当时Bill 对于这个设计非常自豪。。。今天,如果我问Big Agnes代表了什么,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轻量化。 然而 Big Agnes真正的目标,并不在于此。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。The Mother of Comfort。 在他们眼中,户外最需要的就是舒适。能够舒舒服服的在泥土上睡下,能够舒舒服服的数星星。

  每个户外公司,都有一个有趣的名字REI除外。Big Agnes今天,在官网上,有这么一段话。

  但是这个并没有解释全部。在BA草创阶段。他们对于名字还是很纠结的。最后选择和Big Agnes实际上是有一段故事的。BA 所在的地方,叫做 Streamboat Spirngs. 这个城市有两个创建者。John Crawford和 Robert MacIntosh 这两个人到 Colorado 是为了淘金。为了方便,就顺便把附近的山全部命名了。其中一个就是Big Agnes。Agnes 在英语和很多语言里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女性名字。说不定,MacInthosh命名这座山的时候,只是想起了一个打酱油的大妈。结果没想到日后被印在了美国最先进的帐篷上。 当然MacIntosh这个名字更有趣。不知道怎么被乔布斯选中了。今天 星巴克装逼必备, 同时也是给你们写这篇文章的就是Mac电脑,MacIntosh的缩写。

  找到一张Big Agnes的照片, 这座山只有12000+的海拔。在Colorado实在排不上号。 帐篷的名声早就远远超过了山峰。只不过Big Agnes实在是很喜欢这个地方。和Colorado 很多地方一样,他们公司出门,20分钟不到。就是山区。他们也在这个地方,反反复复测试他们的产品。 理论上,他们的帐篷,也是完全更具科州的需求研发出来。和科州比较像的地方,我认为应该是四川阿坝地区。山区,只不过科州的纬度更高。

  从务虚的文化回来,咱们继续聊帐篷。在2003 年的时候, Big Agnes 发布了他们的第一个帐篷。Seed House 也就是大家说的温室。直到今天,也能够一眼看出来,这个是Big Agnes的产品。只不过彼时 seed house还用的是 75D的外账。今天BA已经使用7D。 seed house 诞生的时候用着yunan帐杆,今天BA却和DAC简直亲密无间。

  BA帐篷,伟大征程的开始。大家也可以看出来,颜值似乎一直都不是BA的强项,直到女设计师加入。BA的色彩,才开始欢快活泼。BA的每一个帐篷名字,都有一个故事,seed house 的来历是这样的。以前淘金热的时候,大家为了建房子,砍了太多树,后来为了可持续发展,就给小树苗盖了温室。但是淘金热散去,这些温室也没有了用处,在美国黑帮横行的年代,成了罪犯的藏身之处。

  同期,发布的另外一个Mad house, 简直就是Moss帐篷的山寨版。我就不贴出来了。不过这个Mad house用的是DAC帐杆。 直到今天,其实BA还有帐篷仍然有house系列。还有一个名字更加魔性的Big House,不过那个是腐败汽车露营帐。

  在04年的时候,BA又在seed house上推出了SL版本,就是superlight, 这个应该可以算作是现代意义上的BA帐篷。看到这个配色,会让人直接想起fly creek,这一系列。外账换成了30D,双人帐的重量,也从原版seed house 4 磅多,减到3磅。不过BA散心病狂的减重,才刚刚开始。

  也大约是从这个时候,开始BA开始支持各种户外组织。到今天BA也明显热心的支持像是leave no trace, 这一类保护户外的公益组织。

  05年的时候,BA尝试了一波混合帐篷,用EVENT材料,做单双层混合的帐篷。鉴于今天这货已经从BA的产品线消失。所以你们可能也猜到了,这个并不是一个特别成功的尝试。单层帐篷,仍然是Bibler的优势领域,别人不一定能玩转。

  从这之后,BA的产品线,越来越丰富。我关注的重点,只放在,下面两款帐篷里。Fly Creek & Copper Spur就是大家说的飞溪和马刺。

  fly Creek这个名字的来历是这样,这个是一个从battle mountain上流下来的小溪,然后并入little snake river.这条河就一直很欢快的从Colorado 和 Wyoming 之间流过, 从一个州到另外一个,最后慢慢的向美国南部的犹他州流去。我认为这个名字,应该也包含了BA 对于这个帐篷使用判断。这个就是应该是一个走CDT,美洲大陆贯穿这种超长线史诗级步道,追求极端轻量化的人使用。Copper Spur就更有趣了。1915年的时候,也就是美国那个非常浮夸的年代。有人创立了一个挖煤的公司

  名字太长了,我记不住,你们自己看。大概意思就是超级无敌王之煤老板公司。虽然从名字你也看出来了,他们是挖铜的。两年时间里,他们一共搞出来了一车铜。剩下的时间,就是用股票投资者的钱夜夜笙歌。 美国太久,公司也就完蛋了。不过他们在娱乐之余,为挖铜开辟的小路,却保留了下来。从BA最早的仓库,很容易就能够走到这条叫做Copper Spur的小路上。于是BA 再次任性的给这个帐篷选了这个名字。Copper Spur 是在2008年诞生的。08年,也是BA产品线,爆发的年份。除了Copper Spur还有很多其他系列一起诞生。Copper Spur UL出手就是不凡, 双人帐三磅多的重量。直到今天,这个数据也是非常好看。BA在这个帐篷上,倾注了大量心血,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材料。和DAC的featherlight帐杆。这个帐篷,解决了seed house/fly creek鱼脊那种令人诟病的头部空间问题。同时又成功的控制了重量。我认为,也正是这个帐篷,让BA能够真正走入主流,能够和风靡一时的Hubba 抗衡。

  大家可以注意到,这个结构,并不是简单的复制Hubba , Copper Spur采用的是非对称,提高头部空间。减轻重量。通风窗的位置,也非常不同

  fly Creek UL 2也在不久后的2010年推出。规格也十分暴力,重量控制在了2磅10盎司。大约也就是同时期Hubba的一半。BA的思路其实非常清楚Fly Creek就是给极端轻量化,却有时候必须睡两个人准备的。对于重量稍微不那么变态的要求,那么就应该去买Copper Spur.直到今天,还有太多的中国帐篷厂家山寨Fly Creek还在淘宝上天天卖。换一个不透气内帐,就宣称是四季帐篷的手动@三峰,NH。这样瞎误导,真的不是很好.Big Agnes的帐篷,还有另外一个不常被提及的特色。每个帐篷顶上都有三个挂点。可以通过后期购买一个Loft, 来拓展储物空间,不过会牺牲头部空间。我被REI half Dome 那种几乎是按照四季营地帐的储物空间 惯坏了之后。看到这些超轻帐篷,一共就1/2个储物处。实在感觉很奇怪。最最丧心病狂的Fly Creek Plantium诞生的年份是2012,这些年份的事情,我也不打算多写。因为这个年代中国的户外也越来越成熟。很多人,已经直接购买自己喜欢的Gear。我更关注的是,这些帐篷是如何一步一步,进化到现在这个样子。

  和今天的白金版fly creek相比,这个重量也只多了三盎司。只不过今天的fly creek , 微调了帐杆的几何形状,有了稍微大一点点点的空间。到今天,除了用cuben的Terra Nova 和Zpacks, fly Creek的确是最轻的双人帐(没纱窗的泛 Tarp类不算)贴一个连接,方便大家比较重量。

  其实BA的套路,到现在大家也看明白了。减重,减重再减重。先把外账的重量减下来,面料越来越薄,再把内帐换成全部都是纱窗的,这样重量就会低到非常可观。每一次更新换代,就想办法扣一点重量下来。历次迭代之后,重量早就甩开了同级别的选手。不过我们不能因此,就认为BA就是一个生产轻帐篷的厂家。 实际上指导BA做这一切的中心思想,让用户感受户外的舒适,享受乐趣。 如果认同了这一点,就能够明白很多BA不寻常之处。为什么Copper Spur拼命减重,却仍然维持了比Hubba大一号的尺寸? 为什么会在全系普及mtnglo这种增加露营乐趣的设备? 为什么到今天,突然给Copper Spur 换了结构,不再使用理论上最轻的单杆自立结构,而换成了双杆交叉配合横挑(是不是听起来很像是自由之魂 新繁星)? 为什么坚持使用了昂贵的Dominico 面料?(BA 停止疯狂减重这个,断肠草已经说过了,我就不多废话帐篷和科技界的所有东西一样,都是螺旋上升,不会一直轻下去,也不会一直重下去。一定会反反复复,一次次权衡之间,随着科技的进步,不断的到达新高度)我其实很欣赏Copper Spur ul HV2,双杆交叉的稳定,预弯杆和横挑的大空间,外加上1.25kg的重量。在合适的地方使用,几乎是完美的帐篷。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更加舒适的户外环境。让使用者能够晚上安安静静享受泥土之上,星空之下的乐趣。

  帐篷,除了遮风避雨之外,还有很多人文关怀的作用。使用者,一定要和帐篷设计者,和制造者有一定的共鸣,才能够和谐的相处。 就像使用Hilleberg的人,对于严谨的做工有着深刻的认知和欣赏。使用BA的人,应该是那群,热情洋溢的。愿意去尝试新事物,新挑战。对于未来充满信心的人。内心世界,就像是BA帐篷,五彩斑斓。 而不是在网上选帐篷,患得患失,无比纠结的人。 或者喜欢帐篷闷骚。BA不断的增加着新的产品线,又同时淘汰者不合时宜的产品,即使已经站在了美国高端帐篷销量第一的宝座上,仍然不断的进取。 BA成了美国销量冠军,也反映出美国人的性格。热情奔放,随性而为。 和TNF,SD,Kelty这些,抱着过去的设计慢慢养老的帐篷厂家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BA的文化,和中国的主流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。在淘宝爆款是149的液压快开帐的中国,BA的路注定不会好走。因为收入水平的差异,BA这样的高端帐篷,注定是小众产品。用起来也是无比小心呵护,即使这样不是完全有必要。这种情况下,即使有着高科技超薄dominico面料的BA,也敌不过众人一致声讨面料太薄了。就像是BA缺斤少两一样。所以,面料20D的胡巴无疑混的好得多,即使Hubba的面料质量还有待观察。 没有太多人理解,BA从当初的75D走到今天的7D背后驱动力。中国的户外大众,很长时间还会停留在“牧高笛冷山”阶段。 BA如果要在中国立足,那么就需要从培养文化开始。BA本身的sleep on dirt,把BA 所代表的理念和美国式的售后服务,一并带入中国。中国人不是真缺钱,是缺少在帐篷上花钱的理由。当帐篷BA的帐篷,成为一个文化符号,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。BA就无可替代了。

  给REI占一个坑。REI因为销售渠道的限制,所以在国内并没有太高的知名度。实际上REI 的帐篷设计,水准也是非常高的。而且,价格相比MSR,BA这种品牌,都会更加良心。遇到打折的时候,130美元,一个half dome。DAC帐杆,加上本人亲测的面料可靠性(无数次自己走路踢到风绳,帐篷也就是跳动一下,啥事情都没有)。无敌的售后服务。性价比简直爆炸。

  REI的很多设计,还是可圈可点。售后服务,简直是无可挑剔。我的漏水,拿着到REI 去换。结果没有查到销售记录。因为我是REI Co-opmember REI还是给我换了。 结果回来一查,这个水袋,居然是我在亚马逊上上买的。 所以,REI的宣称的自己的产品,叫做100%客户满意简直算是谦虚了。REI的产品线大而全,flash 手杖, 背包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。价格也是可圈可点。 我自己用着REI 的钱包。质量和设计都非常满意。期待REI能够带着全套美国服务,进入中国那天。这楼,就重点介绍一下REI的两个当家花旦。 Half Dome 和 Quarter Dome

  REI虽然有一个很无聊的名字,但实际上却有一个很牛逼的开始。到现在几乎一统美国户外届的江湖。只要自己的产品,混进了REI的商店。那么销量怎么都不会太悲催。REI也可以算是美国户外届的元老级别人物了。也是另外一个西雅图流派的优秀选手。REI 1938 年在西雅图创立,来贩售高端的户外用品。到今天,80年过后,已经遍布全美,却仍然继续提供最优质的户外用品,让人有口皆碑。见过太多,创始人闪人之后,画作鸟兽散。REI的成功,简直是户外史上,教科书级别的。以前我去REI的时候,总是觉得大门上把两把上古iceAXE作为门把手,非常有个性。这次翻了REI的黑历史之后,才知道,原来REI的诞生,竟然是和一个一把冰斧息息相关。

  1938 年是一个什么年代呢? 马洛里挂在珠峰14年。离50年代户外大爆发还有不短的沉寂期。美国刚从浮夸的年代走出,却陷入大萧条。亚欧大陆,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。这怎么看,军用帐篷定制都不是一个能够让人安心登山的年代。不过,提前布局,也是REI至今能够一枝独秀的原因。虽然整个世界都很忙,但是总有人喜欢登山。Lloyd and Mary Anderson夫妇就是这样的人。他们很喜欢登山,但是对于冰斧20 美元的价格,非常之头疼。我没记错的话,那个年代一个福特model T也就是800美元的价格。简单粗估计一下,也就是一把冰斧5000人民币这种感觉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 其实是因为,那个年代登山还完全没有产业化。想买冰斧简直难啊,需要一层又一层的中间人。于是价格节节攀升。于是Lloyd和Anderson合计,要不我们自己来便宜一点卖。于是他们就从奥地利,搞来了我上面配图那把冰斧。没有了层层代理人,价格直接降到了3.5 美元。 这个简直就是户外届里的小米,价格屠夫啊。 这一来不得了,周围远远近近的登山者,听到这里有便宜冰斧卖,都来买了。这也让两个创始人下定决心。我们搞一发大的,干脆成立一个公司,专门买可靠的,便宜的登山用具。

  名字,就随便了吧。叫做Recreational Equipment, Inc. 翻译过来是啥,娱乐用品公司。 不知道的,还以为是生产卡拉OK的。 实际上,在1970年以前,REI几乎都是专注于高端的Mountaineering, 之后才慢慢的变得有家庭娱乐的味道,有了划船,腐败露营,烧烤这些东西。可能对于REI 23侠来说,爬个珠峰也却是算是个娱乐活动。

  REI虽然创始人,只有最早上面两个,不过很快基于对他们理念的认同,越来越多的全美最顶尖登山高手加入了REI。就是著名的23侠。其中包括Whittaker,第一个登上珠峰的美国人。这个人在REI被委以重任。可能其他的人,忙着去爬山了。REI也却是想让自己与众不同,他们用了一个很有趣的理念。就是CO-OP。和消费者合作。不纠结于短期的盈亏,REI非常注重与用户的长期关系,在1938年,花一美元,就能够成为REI的终身会员。在今天,这个会员价格变成了20美元。

  如果用今天流行的说法,就是雷军的 和用户做朋友。 无疑是REI的核心信仰。难得的是坚持了80年未变。

  为了纪念REI这个很有意义的开始,REI做了一批纪念版的冰斧,就是38年REI成立的时候贩售的那种,也是至今REI唯一的冰斧。只给会员贩售,每只独立编号。 堪称REI 粉丝的终极信仰充值。

  而Mary Anderson, 也就是REI最早的两位创始人之一。在美国妇女解放走向工作岗位之前,就一手撑起了REI的半边天。今年前不久去世的,她1909年到2017年漫长的107年的人生,让她目睹了这个最早在她家里阁楼的公司。一步步走向全美国,走向全世界,人们一说起户外,就会想起REI。What a life!REI 今天的帐篷布局,简单的说,就是两个Dome。 一个Half Dome,一个Quarter Dome

  REI似乎有一个传统,就是把自己的圆顶帐篷,叫做Dome, 很早之前,就搞过Geo Dome这个东西。除了这两个东西之外,REI 一个 Arete 青蛙 帐篷或者称做Semi Geodesic结构,给一些风比较大,但是不需要Geodesic的地方。一个低端Mobi garden冷山一样的Passage, 不过真正的主力,还是两个Dome

  青蛙爱好者不要错过,359刀。还是很对得起这个价格。DAC9.5mm 帐杆。树线人的青蛙空间大不少。偶尔上树线上面浪一把,也不是不可以。不过要注意方向。Half Dome 属于性价比非常逆天的那种产品。 前段时间,打折到130刀。 40D的外账是真结实,无数次我踢到风绳,自己差点绊倒。但是帐篷也就是颤抖一下,完全不会撕裂面料。DAC的8.7mm帐杆。 比较蛋疼的一点,就是面料是PU材料。长时间会有水解的隐患。 不过我倒不是特别担心这个问题。保守估计也会有五年以上的寿命。五年以后的事情,谁还说得准。不过,又一次,下了很久的暴雨,面料吸水饱和,这个时候雨变得更大了。 然后我就华丽丽的见证者一滴滴大雨点,砸在帐篷雨披上,然后散射成无数微笑的水滴,糊在我的脸上。应该挡了90%以上的水,但是最后10%还是糊在了脸上。静水压,确实是一个问题。不过我去的地方太极端了。

  除了面料和重量,住在这个帐篷里线的身高,还能再加上一个睡袋,放在脚底。体验过被睡对角线支配的恐惧之后,我觉得这个真不错。 做起来,头部空间也是爽。 总而言之,对于身高1.9以上的人来说,真的是非常爽。里面的储物袋,多到我能够忘了自己把手机放在哪里袋子里面。 自己用的帐篷,多唠叨几句。毕竟有感情。坑爹的地方,在于风绳没给够,很多挂点上没有绳子,原厂的绳子,居然是黑色的。可能是觉得面料结实,不怕踢。帐篷版型控制,也没有MSR那么紧蹦。不过Hubba 一半的价格。总体也算是良心了。至于 Quarter Dome第一次看到新版的这个帐杆结构的时候,我是懵的。有点看不懂这波设计

  你们自己感受一下。REI的Quarter Dome处在和Hubba Hubba 和 Copper Spur同一个竞争区间。但是上一个版本因为空间问题,虽然重量略轻,但是始终被吊起来打。非对称结构,空间还小。简直是作死。于是痛定思痛,重新设计,大幅度提高可用空间。有点Copper Spur HV high Volumn那个感觉。 第一次看到这个帐篷的时候,我确实想起了Copper Spur,两者的设计思路,面料颜色都有点相似。包装袋也是。后来高人告诉我,这两个都是在同一个工厂里生产的之后,我就恍然大悟了。如果,你对于Hubba Hubba作死的面料,心存芥蒂,又对BA Copper Spur 449的价格不能接受。那么这个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。我个人对于这个的几何结构,实在没什么信心。感觉,他们只容量这个问题。我们能够赛多少只大象到这个帐篷里? 特别是这个横挑的设计,让五通处的结构受力,特别好看。 不过用预弯帐杆,提高容量这个思路,倒是很明显和马刺师出同门。 总之,这个设计比MSR 稍微更用心,地钉也不是MSR的无牌货,而是DAC。 考虑Hubba 的同学,不妨看看这个。REI的产品,确实是走的打价格战这个思路。比同级别的,总是会稍微便宜一点。但是,重点是。我欣赏的地方也是,并没有牺牲帐篷的品质。 就算是Half Dome,帐杆完全打开之后,内帐也是完全舒展,紧绷。拉链拉起来,也非常顺滑。不会断断续续,手感非常好。在DAC帐杆的保护下,我也能安心睡一个好觉。 总之REI帐篷,算是有良心的。

  发几张Moss 的图片。 为什么Moss的帐篷那么好看呢? 因为 Bill Moss本身就是把帐篷当作雕像一样来处理。后期Moss公司,给各个站台做织物装饰,就是大家在会展中心看到的那些。闷声 大 发财。 这个行业利润很高。 于是就把帐篷业务甩给REI,化身为Moss inc。

  这是一枚法国硬币。 但是我不准备从这里说起。 遥远的地中海世界。公元前建立的罗马帝国。日益昌盛,国力蒸蒸日上,统一了整个地中海世界,把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海。 发行了第纳尔银币,作为帝国的通货。 因为第纳尔银币,良好的铸造,加上含金量。到中世纪时期,仍然非常受欢迎。 很多国家,第纳尔也成了货币的意思。 在法国, 就有一种叫做Denier 的银币。 这个就是今天,尼龙面料丹尼尔数的由来。

  感谢8264管理员,现在终于能够回帖了。现在对于帐篷,有了更多的理解。慢慢开始填坑。先回填BA虽然我个人不用比格尼斯,但是这个并不能阻止,我回到美国之后,接触到的比格尼斯越来越多。在backpacking这个特定领域,比格尼斯甚至给了我一种大疆至于无人机的感觉。或者说,像是苹果电脑,在销售出去的总数里并不多,但是高端领域,完全的霸主地位。 在美国销售的高端帐篷里,比格尼斯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了。任何一个户外营地,总是能够看见比格尼斯帐篷。

  在穿越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时候,第一个比较近的营地bright angle,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帐篷,包括一些REI和marmot的低价,大空间但是很重的帐篷。但是20Km后的cottonwood 营地里,10顶帐篷里有8顶比格尼斯。

  当然,任何事情也都有例外,遍布营地的比格尼斯,也让另外一个被四个人用外骨骼背包背下来的巨大的coleman汽车露营帐篷,显得格外耀眼。

  首先我想说的一点是,比格尼斯是为美国人民量身定做的产品,并不是所有比格尼斯,都适合国内使用。在美国,户外大多数地方都有成熟的营地。高山,高暴露的营地都会有特殊说明。被称为High Sierracampsite, alpine campsite等等。所以,对于比格尼斯来说,抗风自然就不是首要问题所在。 就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flying creek飞溪侧面抗风有问题。还有就是nemo 这个和比格尼斯同样耀眼的脑洞大开厂家,设计的blaze这种,斜挎

  大家好好看看这个奇葩结构,地球人都知道这样做抗风会有问题。为啥nemo 敢上市销售还能在backpacker magazine得奖,因为在美国,抗风真的不是特别大的问题。多年以来的national park service和志愿者的不断努力,让每条路线上,都能够有很多不错的营地。

  比格尼斯需要专注的点,就是使用便利性,重量,空间这些问题。BA最耀眼的帐篷,也是销量最高的,无疑是copper spur马刺。身边已经有两个朋友入了。这个帐篷,也是我认为BA最适合中国的产品。类似交叉干,但是用起来更方便的四通结构,让copper spur拥有了强壮的骨骼,我认为远远比hubba这种单杆稳定不少。多米尼克10D面料,有消息称,这种面料抗撕裂相当于普通国产40D面料。希望有朋友能够帮助证实。

  似乎前段时间,还有人因为BA这个马刺的四通结构和远山pro吵过架。四通结构,用起来确实比交叉干方便,首先是手上只需要拿一个东西,其次插进地布里要方便不少。这种不规则预弯帐赶,减少混淆的可能。

  这个是我喜欢的一个小细节,手机可以扔上面,耳机线可以自然放下来。在帐篷中听音乐,这个大概也是BA心目中用户的样子。很有趣的设计,无奈被苹果暴击

  BA copper spur和 MSR hubba hubba的对比,可谓是宿命之战。也会是非常有趣,论坛里还没有看到人做过。相信会很有趣。从目前我自己的感受来看,这个并不是我想象中一边倒的样子。并不是更贵,更先进的copper spur干净利落的赢了。相反,很多地方是互有胜负。先在这里挖一个坑,下次来填马刺和胡巴的宿命之战。

  BA另一个前途非常大,在美国刚刚上市的就是tigger wall 这个有趣的帐篷,同样的面料,比马刺更轻量化的设计。又把飞溪的问题大部分解决了。

  也许是因为比格尼斯所处之地,科罗拉多,气候干燥。所以,雨天搭建这个问题并不是BA非常在乎的。所有的帐篷都是把帐赶放在外账里面。根据我自己的体会,外置帐赶的帐篷,搭建和收纳,能够比内置帐杆省一半的时间。 内置帐杆的问题在于,先搭建内帐,这个工序,如果是外置帐杆,那么已经把帐篷搭建完成了。这个时候,内置帐杆的朋友,还需要再搭外账,艰难的扣上,收紧。 收纳的时候同样是这样的。雨雪天气,只会更糟糕。这个让bo Hilleberg 在70年代就纠结的问题,到了现在居然还没有解决。美国人

  我记得,论坛内部是有这方面的讨论。公认外置杆更方便。内置杆的优点在于,可以单独搭建内帐。这个被当作卖点宣传,但是问题在于,外穿杆也可以啊。。。除了方便之外,另外一个巨大的问题。特别是对中国用户来说,就是抗风能力。我也是最近读了一些外文资料,才慢慢开始系统性的想这个问题。风,是作用在外账上的。军用帐篷定制但是对于内帐帐杆的帐篷,外账和帐杆并不是硬链接。虽然我是用过的REI和胡巴都有一些措施,来把帐杆和外账通过魔术贴环连接在一起。但是这样不但麻烦。而且并不结实。当巨大的风力作用于外账上,外账并不能直接转移到帐杆。更多的时候是推帐杆,外账自身也面临撕裂的风险/最结实的连接方法,就是通过sleeve ,也就是穿杆套来连接,这样应力,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整个外账上,而不存在个别连接处受力特别大。只要套筒内部,使用了良心的工艺,有硅来润滑,那么使用搭建起来,穿杆实际上是非常快的。我说了这么多,也许有些朋友脑中已经rain a bell了。似乎有一个帐篷,正好符合我说的这些特征。嗯,就是那个,你想的不错。是的。自由之魂新繁星

  新繁星也并不是完美无缺,主要就是太重了。如果能够通过使用比格尼斯一级的面料,来大幅度减重(比格尼斯的减重,是双管齐下,内外同事进行。内帐尽可能的使用纱网),再使用copper spur上那样的高容量DAC预弯杆(不知这样,是否会影响搭建和稳定)。如果能够在设计的时候,偷学Hilleberg 的绝活,预留两套帐杆的空间,让人在需要的时候,能够插额外的一对帐杆进去。军用帐篷定制增加极端天气的稳定性,那就更完美了。另一方面,虽然短期内还没有希望,不过比格尼斯也开始了外置帐杆的探索。在一些非核心型号的设计中,已经有这个想法了。hubba tour也把帐杆给拿出来了,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,才能够普及到普通hubba上来。所以,不管怎样。未来都是光明的。另一个,几乎是所有帐篷的顽疾,就是收纳袋。逼格尼斯,并没有比别的好多少。唯一的例外是MSR。

  大家来想一想,每天早上,需要卷多少东西。先把羽绒服和冲锋衣卷紧放进收纳袋,然后卷充气枕头,然后气垫放气,卷 进去。然后是睡袋。最后还要再卷一个帐篷,这样真的很累啊。也很浪费时间,而且不是必须的。

  这个是MSR的帐篷袋子,用过都说好。随便放进去,外面用绳子束缚一下,就完美了。不想卷帐篷,那就随便叠一下,你非要揉成一团也没人管你。

  为了针对,早上卷东西太多这个问题,我探索了很多办法。睡袋那些就不提了。至于帐篷,目前最好的结局方案是这个

  Osprey的straightjacket收纳袋。经过我实测,copper spur的帐篷布料,可以放进12L的版本。估计这个尺寸的双人帐篷,也不会差太多。在此推荐给各位驴友。也希望帐篷厂家,在清理完现有的收纳袋库存之后,能够使用类似于msr hubba 这种收纳袋。

  便宜的东西,只有在你买的那一刻是开心的,用的时候没有一天是开心的;品质好的东西,给钱那一刻是心疼的,用的时候每天都是快乐的,感觉特别值得。

  如果某一天,当帐篷这样的产品也能类似像平常人分正装、休闲装这样的用途讲究的时候,也许就真的是户外行业的春天了。这句话说得非常好!

  断肠草:[ 终于看到介绍BA了,BA是我非常喜欢的品牌,在接触BA之前我是MSR的粉丝,但是自从2007年入手第一个BA帐篷,也就是楼主提到的MAD HOUSE之后就成了BA的忠实粉丝了,哪怕是现在因为总代问题除了个别型号外很少再销售他家产品。这些年来用过他家不同批次不同型号十几个,之所以这么喜欢BA是因......

  现在暂时弃坑,去研究发动机去了。不过还是可以先填一点为敬。Terra Nova 这个不明觉厉的名字,告诉我们一个道理。就是在21世纪的今天,学好拉丁语还是很重要的。

  至少可以取一些很气派的名字。如果直接翻译成中文,Terra Nova大概的意思就是 新世界/新大陆.

  创立于1980年代,Terra Nova 大概在遥远的英国,远离了美国这个巨大的市场,或者阿尔卑斯山这个驱动世界户外运动的舞台。在英国偏安一隅,让我不免想起了典型的英国制造业悲剧。我这样来举例子,在1950年代,英国刚刚赢了世界大战。帝国的余晖还在闪耀。作为一个国家力量的象征,英国有MG, Vauxhall, BAC,甚至劳斯莱斯这样耳熟能详的汽车公司。生产出了风骚的E type。 但是到今天,英国的汽车工业,却已经飘零。RR归了大众,Jaguar归了印度,MG成了中国的。这中间是出了什么问题? Top Gear曾经做过节目反思。Terra Nova的困境,就和几十年前的英国汽车工业困境一样。虽然不乏有各种神奇的脑洞,但是面对着大势,却有些无能为力。就像是中国人爱说的一句话,叫做气数已尽。比如说钛合金牙签和cuben隧道。美国,巨大的市场,富裕的国民,资本的力量,裹挟着技术前进。 而北欧,又有质量逆天的Hilleberg.

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 未登录,点击登录

全国免费热线:400-0379-440 座机:0379-62322190     037-62383173

手机:张经理:13014727803 姚经理:13333886642 远经理:15038503988 黄经理:15137909090

售后:远经理:18238880808 传真:0379-62383002 企业QQ4000379440

地址:洛阳市老城区春都路53号副食品市场